“9月15日一到,房东就要涨300块房租,说是要交税了!”最近,类似消息在朋友圈刷屏。租客担心房租飙升,房东焦虑补税压力,但真相究竟如何?
一、谣言从何而来?
社保新规(9月1日实施)要求企业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保,而《住房租赁条例》(9月15日施行)明确租赁合同需备案。两件本无关联的事,被混为一谈后,“租房缴税”的传言甚嚣尘上。实际上,个人出租住房缴税并非新规,2008年已有政策框架,只是过去监管宽松,大量房东未主动申报。
二、真相一:备案制≠征税令,核心是规范市场
新条例要求租赁双方备案,本质是建立透明化信息链。备案后,租金、地址等数据同步至税务部门,但税费标准未变:
月租≤10万:增值税免征;房产税:按4%征收(2023-2027年减半至2%);个税:核定税率10%(实际扣除修缮费后更低)。例如,月租5000元的房源,房东年缴税约500元,仅占租金的10%。税务部门明确:“税费法定承担者是房东,租客只需付合同价。”
三、真相二:租客反成“赢家”,备案能抵个税、享权益
新规赋予租客两大“武器”:
个税抵扣:凭备案合同,每月可抵扣800-1500元应税收入。以上海月薪1万的租客为例,年省540元个税;公共服务倾斜:成都试点中,备案租客优先申请公租房、子女就近入学,备案率从5%飙至30%。租客小吉直言:“540元补贴抵房东500元税款,还落得押金保障,这买卖谁不做?”
四、真相三:违规出租成本飙升,群租房最高罚10万
新规对“二房东”和群租房亮剑:
虚假房源:发布不实信息最高罚10万;群租乱象:厨房、阳台单独出租最高罚10万,且丧失税收优惠;资金监管:长租公寓需设监管账户,挪用租金最高罚50万。深圳房东陈姐连夜拆除隔断:“罚一次够交五年税,犯不着!”
五、市场博弈:三类人现原形,长期利好普通人
恐慌型房东:沈阳、杭州部分房东闻风涨租,但退租率同步上升12%;算计型租客:北京某小区7天新增37单备案,租客用政策“倒逼”房东合规;躺平型房东:西安房东主动降价:“省得麻烦,图个清静。”
结语:租房尊严,从规范开始
“房东税”是谣言,但租赁市场规范化是大势所趋。备案制不是枷锁,而是租客与房东的“契约护盾”。当租房也能享受学区、医疗等权益,当“群租房”成为历史,普通人终将告别“住房焦虑”。
升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